欢迎访问绿色数智服务平台官方网站 - 低碳数智服务,赋能绿色产业提质      当前日期: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网站地图   |   电话 199-3556-3925 搜索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慈溪:生态智治重构绿色发展转化通道

来源:绿色数智 时间:2025-09-08 点击:2


  破茧:向空间要效能 以绿色塑新质

  向存量空间要发展增量、向绿色创新要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强市突围跃升的必由之路,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转型维度的生动演绎。 破解“成长的烦恼”,慈溪的答案不在外延扩张,而在内涵提升,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废弃厂房空置、“厂中厂”管理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位于白沙路街道的德瑞轻纺园,一度有40多家“低散乱”作坊在此扎堆生产。为了解决块状产业提质不快、新质产业缺少空间等“成长烦恼”,由慈溪市轻纺协会牵头,9家法人股东联合组建公司法拍地块,对原先工业园区进行立体化改造,实现工业上楼、产业升级,并入选了自然资源部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如今的德瑞轻纺园,工业用地的基因已被彻底改写。2023年4月投产以来,容积率提升10倍,年产值跃升至4亿元,亩均税收翻两番,前来看样品、下订单的客商络绎不绝。 有着类似困境的新浦镇敦和园区另辟蹊径,通过引入国企实施收购再开发,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将小熔炼企业集中区块改造为新能源汽车拆解、回收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容积率从原不到1.0提升至2.38。 这些为慈溪孕育了最初几桶金的老旧园区,在慈溪不破不立的决心下重获新生,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空间优化的双赢。“两项整治”的“慈溪模式”,也成为省“腾笼换鸟”典型案例和首批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 在以“旧”焕“新”的大潮中,绿色制造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慈溪通过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低碳零碳先行市,多方施策探索建设零碳示范工厂和零碳园区。

  让每一寸土地焕发新活力,让“绿色”成为新质生产力最鲜明的底色。 过去一年,慈溪新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9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累计创建星级绿色工厂295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禾隆新材成功创建宁波首批零碳工厂,其利用废塑料和废植物纤维循环制造高品质代木绿色新材,获得环境产品国际认证。“慈溪制造”与“绿色智造”的纽带越来越紧密,彰显了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智治:打破条块壁垒 驱动制度创新

  平原河网,舟楫繁华之地,亦有治水之艰。傍依杭州湾的慈溪,河网交织,九脉纵横。治理之难,难在协同。 正如纵横交错的水网一样,破局之策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单打独斗,而是以责任链条穿透治理盲区。面对治理困局,2021年慈溪市委、市政府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成立县级水环境治理专职机构——慈溪市水环境治理中心。通过驱动制度创新,构建起“规划—指挥—考核—督办”全链条治理体系。

  这一制度创新犹如打通了河湖治理的“任督二脉”。 通过协同各方力量,系统谋划、跨界联防、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如今的慈溪水网,正演绎着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生动转化:3条宁波市级幸福河湖串联城乡,6条美丽河湖如绿绸铺展,6个河湖片区与8个水美乡村构成“生态美城”新版图。 数据见证蝶变——市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21年的42.9%提升到2023、2024连续两年的100%,9个“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县级河长履职均达到三星级以上,并获评“省河湖长制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这场始于河湖的治理革命,正在向更广阔的生态领域延伸。2023年,该中心升格为慈溪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枢纽,从持续推进“兴水治水”工作,拓展至统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美丽慈溪建设的多个领域,使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和信心度显著提升。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还将聚力实施“体制机制破题、水质稳定达标巩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队伍素养能力提升”四大行动,为高质量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让绿色成为慈溪发展最动人的底色和最持久的优势。

  点金:为生态“定价” 让资源“生金”

  今年4月,慈溪首单水生态产品经营权在潮塘江畔落锤,标的从84.4万元底价一路飙升至884.3万元成交——溢价十倍的数据背后,是市场用真金白银为绿水“定价”的集体投票。 这场被列入省级试点的交易,敲开了浙江生态产品市场化的大门,刻下慈溪绿色发展的深水区探索印记。 以“特许经营权”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入场,将水域管护成本转化为可运营资产。项目签约后,可精准引入咖啡茶饮、水上娱乐、沿湖露营以及球类运动场等多元业态。

  政、企、民三方共赢的机制,让水域岸线从“沉睡资产”变身“共富活水”。 潮塘江畔,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如石击水,激荡起慈溪全域发展的活力浪潮。新河坊商业街区应势而起,于2023年12月开业。该项目总投资17.8亿元,有机融合水乡底蕴与消费潮流,迅速崛起为城市滨水商业新地标,年客流量超1400万人次、年销售额达8亿元。 同样水韵环绕的明月湖北门户,慈溪精心打造了城市新区风貌区——明月湖文化商务区。

  这里创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中央公园匠心营造“森林溪谷”绿肺空间,其高品质环境不仅成功创建宁波市“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更跻身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这份水岸生金的亮眼成绩单,正是慈溪连续获得生态环保领域多项省级奖项的实力印证。该市先后斩获2021年、2023年、2024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市、区),并三度捧回“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 慈溪坚持因地制宜,点“绿”成“金”,正源源不断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的强劲动能。

  共治:从独奏到合唱 以众行致久远

  生态文明的根基,唯有深植于人心的土壤,才能挺拔繁茂,行稳致远。在慈溪,守护绿水青山的共同信念,正凝聚着多方合力。 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救助放飞野生鸟类逾2500只,其中不乏542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禽。该协会创新推出“行走的课堂”项目,以“小手拉大手”形式,系统传授生态保护知识,有效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022年起,慈溪先行先试“民间林长”机制,优先选聘社会力量参与巡林护绿。

  迄今,这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编外林长”累计行程已超5万公里。今年4月,保护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再升级——首支由专业护林员与优秀“民间林长”混编的“森林义警”队伍正式组建。这样的创新巡护模式,让慈溪森林资源管护迈向专业化与全民参与的深度协同新阶段。 从关爱飞羽到守护山林,慈溪不断拓宽全民参与的生态实践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厚植更深广的社会根基。 “志愿矩阵”编织绿色网络。慈溪全市社会公益力量有效汇聚,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一场场全民“执笔”的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在三北大地蓬勃兴起,市民纷纷化身“生态画师”,共绘现代版生态文明画卷。

  绿色基因植入教育根基。生态环境全面走进校园。去年,环保主题校本教材覆盖慈溪全市多所中小学,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创建率高达85%,低碳理念由此在青少年心中系统性生根发芽。 低碳生活“近”在咫尺。聚焦城市“关键小事”,慈溪织密便捷服务网络。2000个电动自行车智慧充电驿站与1053个绿色出行公共充电桩星罗棋布,公交线网持续优化延伸,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官网
绿色数智服务平台—低碳数智服务,赋能绿色产业提质 邮箱地址:249299960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1:00 周六至周日(含节假日):8:30-18:00
绿色工厂数字化改造绿色报告报告查询政策导读新闻资讯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99-3556-3925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