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绿色数智服务平台官方网站 - 低碳数智服务,赋能绿色产业提质
当前日期: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网站地图 | 199-3556-3925
来源:绿色数智 时间:2025-07-18 点击:5
走进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连片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分布式光伏产业是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具有无污染、无噪音等优势。”高新区产业园分布式光伏项目负责人杨仁庆介绍,“我们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实现光伏发电与电网高效匹配,既提升供电可靠性,又减少碳排放。”
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建设零碳园区,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打造项目招引的“低碳”洼地,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在高新区科技大街南平台4个区域及东区科技园3号厂房的28个建筑屋顶架设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园区绿色能源的重要支撑。目前,项目已完成智能制造产业园、东区科技园约10万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安装。
零碳园区建设以来,高新区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编制《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互动。
目前,高新区正加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以泉东产业园为核心,预留约500MW光伏、风电资源,统筹用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发电供给。电网侧通过建设110KV枢纽变电站及线路,联通电源侧与国网系统,并同步搭建虚拟电厂和调度中心,实现源荷精准匹配与绿电稳定供应;负荷侧重点引入用电需求大、有绿电需求的制造业企业,推动绿电“自发自用”,实现从单纯发电向发用协同转型;储能侧则布局20MW/80MWh电化学储能设施,利用峰谷价差降低用户电费支出。
“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包括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软件集成应用的叠加,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新区将“智改数转”作为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诊断—转型—示范”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轮驱动。
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高新区围绕本地企业开展诊断评估服务,设计和应用数字化转型场景,聚焦能源、交通、数据标注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分中心。目前,高新区已推动煤机装备、建材等高碳产业“智改数转”,山西华鑫电气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山西华鑫电气有限公司通过集成“PDM+ERP+MES+CEM”智能管理系统,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3.3%,生产效率提升19.6%,运营成本降低28%,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5%。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构建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完成4.2MW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年可发电约50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160万元、节约标煤约188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800吨。
“这些实实在在的转型成果,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我们正在将这些经验推广到更多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帮助传统企业突破转型瓶颈。”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智双碳”产业平台已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智慧大脑。该平台聚焦能源和碳管理两个领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汇集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电、水、煤、气、油等能耗数据,率先打造区域多品类能源数据底座。
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碳排放数据被录入“数智双碳”产业平台进行重点监测。通过平台数据分析,该公司精准识别节能空间,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改项目。
“我们在节能降耗方面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先后完成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生料系统降阻提效、回转窑预热器系统改造等多项大型节能技改项目。企业全年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同期降幅2.76%,创效42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降碳与增效的双赢。”公司经理助理李阳阳说。
聚焦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循环经济等六大重点领域,高新区还挖掘工业节能、智慧供热等17个应用场景,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先后考察对接象屿集团、超品集团、新华三集团等多家企业,就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逐“绿”前行,向“新”发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高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个个绿色产业正成型起势。下一步,高新区将深挖绿色潜能,推动产业结构更新,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动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