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绿色数智服务平台官方网站 - 低碳数智服务,赋能绿色产业提质
当前日期: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网站地图 | 199-3556-3925
来源:绿色数智 时间:2025-07-17 点击:6
7 月 15 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一则回应,再次让世界聚焦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坚定立场 —— 面对全球气候挑战,中国的承诺,始终清晰而笃定。
当天,有记者就欧盟方面提及的 “中方承诺制定新气候目标” 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国始终积极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强调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别国的政策如何调整,中国都会坚定地推进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表态,而是中国用行动践行的承诺。
从 “双碳” 目标提出至今,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新能源产业持续领跑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截至 2024 年底,风电装机容量突破 4.5 亿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超过 5 亿千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7 亿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200 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 35%,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全国碳市场稳步运行,覆盖年排放量约 45 亿吨二氧化碳,以市场机制倒逼产业升级,仅 2024 年就促使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投资增长 20% 以上。 这些实打实的进展,正是中国落实国际气候公约的生动注脚。
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难题,输电效率提升至 90% 以上;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绿氢制备成本较 2020 年下降 40%,在钢铁、化工等行业的示范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实现商业化运营,单个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能力突破百万吨级。
中国的气候行动还有更清晰的 “时间表”。习近平主席在今年 4 月的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已明确:中国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 2035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的气候治理将从更全面、更系统的维度推进,不仅覆盖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更将所有温室气体纳入管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届时,农业领域的甲烷减排、废弃物处理中的温室气体控制等以往相对薄弱的环节,都将得到系统性治理。
全球气候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偶有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坚守多边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气候合作。从积极参与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第六次对话已由丁薛祥副总理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里贝拉共同主持,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合作、碳市场互联互通等领域达成 10 余项共识),到主动升级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 1200 亿元人民币的气候援助,支持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到与多个国家开展新能源技术联合研发,中国用 “不变的承诺” 应对 “多变的国际形势”,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稳定力量。
绿色低碳,是人类共同的课题;双碳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未来,中国将继续以行动说话,在推进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与各国携手应对气候挑战 —— 这,就是中国的担当,也是世界的期待。